打破大数据平台围墙 数据分析服务成本土企业着力点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指出,到2020年,聚焦生产效率提升与服务型制造,自主“云端”+“终端”工业大数据平台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普及率超过40%。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工业大数据平台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比如油气行业就被GE公司垄断。中国的大数据企业如何突围打破国外企业构筑的平台围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贴近应用场景的数据分析服务成为了本土企业的突破口。

数据分析服务打破平台瓶颈

工业实时数据库等平台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因此,前端数据分析服务自然成为本土企业的着力点。

“汽轮机叶片何时升温?为何升温?如何诊断并维护?这些都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上的数据分析。然而,目前国内一些工业行业大数据平台基本由国外公司搭建,话语权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工业企业非常被动。”南京遒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据介绍,国外平台搭建方的专家咨询费非常高,毫不夸张地说,收费标准按小时算,从专家下飞机后开始计时。然而有时候国外专家哪怕到了项目现场也无法诊断,因为系统水土不服,中国的工业环境有自身的特殊性。于是,国内的一些工业企业迫切需要懂得中国应用市场的本土大数据企业提供的服务。

“面向工业领域的大型设备远程健康管理、动态经济性能分析、预测性维修维护、三维全景仿真等各种应用分析服务,成为中国工业大数据企业的发展机遇。”刘鑫表示。

目前,“工业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中关键技术。但在平台层,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技术还是工业实时数据库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公司从平台底层出发很难促成行业洗牌,因此,贴近应用场景的前端数据分析服务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本土企业的着力点。

同样,除了生产层面,工业企业的管理层也存在中国大数据企业的机遇,物流管理就是其一。“中国的物流市场太特殊了,单工业企业B2B物流领域,就有业务层层外包、涉及方太多等特点,数据分割严重,信息非常不透明。因此,基于‘互联网+物流’这种产业协同的模式市场空间很大,可以横向集成供应链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企业带来价值。不过,尽管市场空间存在,但一些大型跨国软件公司做不来。一是服务费用太高,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承受不起;二是国外软件公司可以做货主公司的ERP平台,可以做内部的仓储数据分析,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复杂性,国外软件公司的产品不易下沉到物流末端,无法涵盖整个供应链,因此无法做整个供应链的数据分析,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机遇所在。”上海先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志琦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坦言。

据介绍,作为第三方物流信息服务提供商,上海先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物流云平台oTMS已经部署在了安踏、上海医药等消费品工业以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大量的中小企业IT系统里,可以帮助工业领域的货主连接并打通涵盖第三方物流公司、专线运输公司、司机和收货方等整个物流的数据,增强物流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在货主的大数据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货主改善物流方案、优化运输线路,也可以基于数据模型得出供应链下游企业信用等级,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决策支持。更重要的是,不仅帮助货主实时了解物流情况,还能提前预测货物配送情况,有助于货主及时更改物流决策,节约成本扩大盈利面。

“互联网+教育”补齐人才短板

中国工业大数据企业发展依然遇到瓶颈,其中之一就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基于“中国企业更懂中国本土应用市场”这一理念,尽管数据分析服务能帮助中国的大数据企业突破国外企业构筑的平台围墙,但目前中国工业大数据企业发展依然遇到瓶颈,其中之一就是复合型人才。既熟悉制造业需求又懂得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让中国企业想发力却使不上劲。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数据获取与管理涉及管理、物理、电子与信息等学科;数据存储与处理涉及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与理解数据数学与统计学;大数据应用则与各行各业相关学科关联。针对工业大数据,例如,做汽车工业的数据分析,不仅需要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这些知识经验进行建模,才能开发出合适的分析方法,从而找到数据的价值。因此,工业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非常大。

对此,慧科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慧科教育研究院院长陈滢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互联网+”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育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教育模式,对工业大数据人才培养也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教育’让产业和教育融合发展成为可能,可以让优质教学资源能够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公平,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产业链上的用人单位、院校老师、学生等协同发展,将供需对接,优化课程设置和课外实践,让复合型人才更容易培养。”陈滢告诉记者,目前慧科教育集团除了和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800余所高校及BAT等企业开展合作,还与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互联网+教育”的共享经济平台,对接供需双方,帮助院校培养复合型的工业大数据人才,也帮助企业获得这些人才。

陈滢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是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重要手段之一。纲要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采取跨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跨学科大数据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加强职业技能人才实践培养,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型人才。

 中国电子报记者 徐恒

oTMS张志琦:“互联网+”颠覆物流业 本土企业机遇多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中国的物流市场太特殊了,单工业企业B2B物流领域,就有业务层层外包、涉及方太多等特点,数据分割严重,信息非常不透明。” 近日,oTMS销售副总裁张志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张志琦在SAP打拼了16年,然而今年年初,张志琦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毅然决定加入初创型企业oTMS,看准的就是中国本土物流信息化市场的空白,一些大型国外平台软件公司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恰恰是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

让B2B物流像自有物流一样可控

谈到职业转型的动力,张志琦认为,以前ERP的切入点以财务为核心,能够延伸到各个业务的板块和部门,但是到最终,核心还是以财务结算核算为基础。在运输这边,怎么样能够把运输管控起来是很多企业关心的。因为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很多企业的物流不是自有物流,自有物流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多数的物流都是用第三方物流来支持。第三方物流还将很多业务如运输业务外包,现在很多企业连仓库也都外包。而这种层层分包和转包的现象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进而造成货主无法及时了解货品运输细节。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当货物离开货主仓库后,何时运到收货方,在物流执行过程中间若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货物运输过程中间产生丢失、误差等,货主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另外从经济大环境来看,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整个物流产业占GDP的比例非常高,这也体现物流中间的运作效率是偏低的。因此,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的局面让创业公司看到了用武之地。

“我们oTMS解决方案的目标就是希望把当前中国物流业层层分包和转包的模式,最终变的像自有物流一样透明,一样清晰,一样可控,这是我们想做的。”张志琦表示。

不过,物流信息化在中国谈论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实现降低产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目标,现在再针对物流信息化做优化,能成功吗?对此,张志琦认为,这一难题与中国物流行业产业链条长涉及方多的复杂的产业现状有关,另一方面也要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手持终端功能少价格高有关。“如今,时过境迁,社会信息化程度今非昔比,普通的智能手机均可以替代手持终端,因此基于‘互联网+运输’这种产业协同的模式市场空间很大,不仅可以打破信息孤岛,横向集成物流数据,还可以让产业链各方协调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张志琦表示。

目前,oTMS是从整个链条的上端即货主端切入。每个链条上都有一个链主,链主对整个链条有很强的控制力。货主是运输费用的支付者,控制着整个运输链条,并且对于整个运输链条的透明化是有诉求的。因此,oTMS从货主开始,并将oTMS平台跟货主原有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比如ERP系统、仓库管理系统或运输系统,从而保证货主能够看到平台之间的信息流转。

让行业数据变得更有价值

记者了解到,尽管市场空间存在,但一些大型跨国的软件公司却无能为力。一是服务费用太高,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承受不起;二是国外软件公司可以做货主公司的ERP平台,可以做内部的仓储数据分析,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复杂性,国外软件公司的产品不易沉到物流末端,无法涵盖整个供应链,因此无法做整个供应链的数据分析,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机遇和价值所在。

据介绍,作为物流信息服务提供商,oTMS的互联运输解决方案已经部署在了松下、上海医药等消费品工业以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大量的中小企业IT系统里,可以帮助工业领域的货主连接、打通涵盖第三方物流公司、专线运输公司、司机和收货方等整个物流的数据,增强物流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在货主的大数据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货主改善物流方案、优化运输线路,也可以基于数据模型得出供应链下游企业信用等级,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不仅帮助货主实时了解物流情况,还能提前预测货物配送情况,有助于货主及时更改物流决策,节约成本扩大盈利面。

对于初创企业,利润也非常重要,对此,张志琦表示,收入来源一方面来自SaaS平台的会员使用费。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增值服务。“第二部分收入来源是我们希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金融属性。产业链中有希望融资的下游企业,也有希望放贷的上游企业,但双方信息不对称,需求无法对接,我们通过积累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希望融资的企业形成信用等级,给放贷企业做决策参考。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大量的这方面的尝试,甚至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专线公司进行一些切入。”张志琦表示。

第三是未来针对中小物流公司的产品。中国现在层层分包、转包,越往下游看,前面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很大,但一些再接包的物流公司很小,很多小的物流公司一年一两千万的生意,利润可能只有几百万,让他花一两百万买ERP、物流管理系统是不现实的,企业内部还得养IT人员,架设服务器更不可能。这些公司的信息化为零,基本上还停留在用excel算算的阶段,他们对信息化的渴求也是很大的。未来oTMS也会针对运输产业链的这些用户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物流大讲坛第001期:运输进化论实录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2015年,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为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间点,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物流行业的合作者,都在把物流行业推向新的阶段。

首先介绍一下oTMS社区型运输管理系统平台,2015年3月开始oTMS每月处理100万订单,双十一单日oTMS就处理了120万订单,可见我们不仅可以保障日常的使用,在这种突发峰值的处理也完全可以胜任。2015年11月oTMS有了250家企业,2-300万的活跃用户,囊括了服装零售、消费品、工业、汽车、医药、物流六大行业。

oTMS的理念一直是从上游货主开始,连接第三方物流-承运商-专线公司-司机,最后直接到达收货人,当然物流公司也可以直接加入使用oTMS平台,向上或者向下连接运输供应链的各个层级。

  • 2011-2015:互联网+运输之路

2014年的时候,我们在线下活动中分享oTMS的理念,普遍得到的反馈是希望得到更多的细节,因为大家都不了解到底oTMS到底是做什么的。我本身是物流行业出身,之所以在2011-2012年开始设计研发oTMS社区型运输协同平台,是想要解决每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上游货主每次问在途信息,我们都不能马上回答出来,中国的运输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外包加外包的形式,所以一直想要有一套工具,能够提高运输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

我们在物流行业工作了十多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反应了这个行业的需求和痛点,而这些需求和痛点,传统的软件产品无法解决。所以我们开始去学习设计一款软件,一步步从手绘设计图,中英文双语版,每个步骤需要呈现什么信息和特点,然后再让开发公司来实现,直播互动是第一次我们分享这些原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图。

上图是著名的书籍《跨越鸿沟》中非常典型的模型,企业的早期用户属于创新者,他们相信新趋势,然后逐渐带来一些早期采用者,但有了初期用户不代表就拥有了初期市场。2013年我们提出互联网+运输,利用技术改造运输产业,很多人觉得理念很好,但是云计算是什么?SaaS能解决什么?不是很理解,真正迎来发展的零界点,是2015年的年中以后,确切的说是第三季度,oTMS迎来了早期大众阶段,当然第二季度销售团队的全面建立,也为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感触最深的是客户的变化,2015年因为整个“互联网+”浪潮的推动,我们不需要再去和客户讲述到底什么是互联运输,客户已经自己完成理念的蜕变,而且技术、硬件设备也都已经具备了条件。

oTMS在2013年上线,在2013和2014年的一些客户,大多来自我们自己在行业中积累的一些客户资源,2013年全年处理了26万订单,到了2014年,全年订单数量达到400万,2015年订单量开始爬坡,并且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尝试,我个人认为这一年,我们度过了创业鸿沟,现在我们每个月的环比增长率35%,即每个月的增长量是前一个月的1.35倍。

  • 运输行业拥抱互联网的驱动力

本质:网络、连接、协同

近年来我们都看到B2B行业软件都在向云计算和SaaS方向转移,发生这样的改变是有一定道理的,实施更快,成本更低。

举个例子:路由器连接了网络信息,微信、LinkedIn等社交软件连接了人。同样的道理,运输效率的提升,也可以透过互联网来解决。因为运输和互联网是非常匹配的,运输的各方参与者不在企业的内部,而在企业的外部,这是传统IT软件无法解决的。

有人会提出疑问,这样高效的软件系统以前为什么没有?其实是有的,传统TMS(运输管理系统)在欧美已经使用了很多年,而且非常有用,从战略采购到成本管控,都卓有成效。传统TMS与eHR系统(人力管理系统)很像,都是关注企业内部问题。但对于中国运输行业现阶段,甚至未来十年而言,运输链条的表现好坏,效率高低,是在企业四堵墙之外的,只能采用互联网软件去链接起来。

企业与外界存在四堵墙,因为这四堵墙,使得企业与外界割裂开。在运输流程中,大家都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但现状是不同的参与者使用不同的工具,导致信息流是断裂的。传统软件常常忽略终端收货人的反馈,在运输流程中追踪到司机,可以马上得到信息,但真假不能分辨,因为这只是单方面的信息,收货的真实信息是怎么样的,只有收货人最清楚。而连接运输链条上的每一方,只有互联网能够做到。

以前企业环境中,云计算不普及,同时市场上的智能手机也不普及,所以没法真正让信息流也流通起来,而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门槛降低了,企业可以把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流也纳入管理,真正做到三流合一,并且可以通过信息的电子化来了解、支持企业的决策。

天时:经济放缓,客户变化

现在经常听到一个词“风口”,其实风口是紧跟客户需求变化的,现在是买方市场,尤其是B2B行业,行业驱动来自于客户需求。下图可以看出企业追求的优先级,一定是收入第一,所以只要能增加收入的软件系统,一定是很好卖的。其次是降低成本的。第三位才是效率,效率其实只是个痒点。

2014年经济放缓以后各行各业都面临了更大的压力,货主企业没法像以前一样快速成长,通过多开渠道多开门店多签经销商来增加收入,那么就开始考虑第二级——能不能节流?减少成本?可是采购系统或者采购部门的人员每年其实都在想办法节流,物流企业基本是每年要降低5%,边际效益已经逐步递减了,很难再压成本了。

在这个时候就看到了第三级-效率了,这个痒点浮出水面,变成了痛点,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从粗放型管理开始走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个方向其实非常合情理,因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当很容易增加收入时,就大力增加收入,当增加收入变得困难时,就降低成本,最后才考虑到提高效率。

举例来看渠道的变化:阶段1信息很透明,查询信息非常及时,而阶段2-4信息就不太顺畅。以前货主企业都会压库存,至于产品到达门店/经销店以后怎么销售,是不需要太过考虑的。但是现在市场变化了,渠道下沉,更扁平化,只有知道了全链条的库存,才能更好的知道生产计划采购方方面面。

只有跨越层信息整合了,才是真正的运输可视化,有了这一步,就可以学习终端客户,为什么要这类产品,怎么使用,之后再解决提供什么价值。这是oTMS提供的第一步价值,仅在运输层面。

第二步——敏捷供应链,这意味着不仅联络到门店系统,还要关注运输节点。这是运输第一次重要地影响到供应链,海量的运输数据可以作为业务分析参考,由此制定销售计划。第三部是协同效应,现在暂不展开。

地利:云计算、智能手机的极大普及

如今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接受云计算产品,oTMS是国企-上海医药的第一个云计算系统平台。松下、绫致都是体量很大的企业,对云计算也越来越持开放的态度,运输全链条的畅通优势吸引力很大,数据安全的问题不再像以往一样是一道迈不过去的阻力。

而司机是否都使用智能手机这类问题也越来越少听到,事实上我们的司机师傅们都非常能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他们不但能够接受技术带来的变化,而且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去使用新的设备。

人和:积极拥抱变化

08-09年经济形势也下行,也有变化的动力,但是为什么没有促成巨大的互联网+浪潮,答案是技术还不够成熟。而到了今天,软硬件都具备了条件,那人们做好了拥抱变化的准备了吗?引用《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的一句话:“人类天性中最强大的一个劣根性就是抵制变化,但是要想在这个世界中获得成功,你就必须不断改变。”

人,是不愿意变化的,企业也一样。我们现在经常说改革现在是“新常态”,也就是说以后还是会不断变化的,这样一个形式就逼得大家开始面对、接收并积极主动拥抱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越快适应企业得到的效益就越好。

经典企业的成功道路非常清晰:调整供应商-挑战同行-拥抱变化-满足变化。这也会让我们学到很多,要主动寻求变化,寻求那些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变化。

  • 运输进化:路在何方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未来,路在何方?我最近写的一篇博客《去中介化VS集约化》。

去中间化:价值由谁来补?

在别的行业和领域中,互联网给行业带来的很多是去中间化,在B2C的行业中效果尤为显著,但在运输行业不一定适合,一旦把中间层去掉,管理成本、风险成本都可能上升,客户满意度都可能下降。

第三方物流他们提供的服务的同时,也在提供价值服务。如果要去中间化,就需要把中间层带来的价值补上,物流公司中间的垫资的成本,可以资金风险减低;帮助货主企业直接面对几十上百的物流运输公司和司机的管理成本,B2B运输与B2C非常不同,预约-排队-清点-回单等流程是没有办法跨过的;最后,去中介化以后客户满意度是否还能保持,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改变一定会发生,但完全取代中间层,做到彻底地去中间化,我本人保留意见。

集约化:最有效的也最难

那能不能通过整合,来让大的第三方物流来做集散呢?所谓的收百家货,送百家货。大的第三方物流是可以接收很多家的货物,但是量级扩大以后,效果和服务就会打折扣,如果再把路线、季节、重货抛货的问题加入进去的话,就很难有整合集约化的空间。

其实,极好的效果是在货主端来做集约,效果会很好,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也是最难的,需要有足够的用户群,足够的数据,足够的客户愿意加入。

这里借用oTMS战略VP潘永刚在物流沙龙经常用的一张图。2016年是艰难的一年,只有真正提供价值的企业才能发展。在风口上,迅速的做出效果相对来说是容易的,但真正解决问题不那么简单。

要满足客户的变化和需求,之前已经说过,现在是买方市场,终端客户在驱动着货主的变化,货主的改变又带来物流公司的改变。谁先满足顺应这种变化,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里面就能转型升级得更好更成功。

最后分享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观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好的工具干活非常辛苦,埋头干活不多想在以前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仅仅勤奋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度思考,会有越来越多新的工具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极大提高效率,改变现状。

这是非凡的时代

唯有行动,才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