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SaaS的开放平台之路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提到open API,让我想到我们一位客户,捷世通物流的CIO唐隆基博士,素未谋面,是我同事发给我一个唐博士在2015年物流沙龙一次活动上的演讲资料,题目是《API和开放平台》,里面有一页是唐博士设想的oTMS API开放平台的生态圈,如下图:

 

其实当时很巧,唐博士讲这个的时候,也正是我们让一个团队专门开始着手于open API工作的时候。

 

API和open API

首先,容我从纯技术外行的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两个技术术语。所谓API,是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缩写,中文名称是应用程序接口,大部分的软件程序,尤其是企业软件程序,都会有接口,通过这些接口,可以和别的软件程序连接,彼此调用内部资源,共同解决企业的一些问题,比如物流行业里面常见的订单导入接口、查询接口等。一般通过API对接,类似项目制,一个个的做,未能使之标准化、规模化、可复制。而所谓的open API的目标就是把企业的内部API公开化、标准化,使得外部合作方可以公开、容易的调用。

 

物流行业中的API现状

Open API,在2C的互联网领域很普遍,比如BAT的各种开放平台,在2B领域,则相对要保守的多。那么在物流领域,有类似的情况,贴近2C或小B的快递、快运领域要相对好一些,但各家技术水平不一,参差不齐,快递中顺丰应当是很好的。到了2B的物流领域,落差就更大了,不管是物流公司、还是软件商、设备商,从技术角度,参差不齐,只有个别的称得上不错,这也符合行业现状,无可厚非;但是从心态来说,则很多都藏着掖着,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很浓。

 

这种心态和技术状态放在过去可以,但是放在现在则与趋势不符。其实客户的要求从来没变过,物流:准时安全的把货物送到指定地点;信息流:实时/及时的掌握货物在途的真实信息。对于后者,以前客户可以接受做不到实时、准确,是因为技术手段不具备,但是现在当技术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难道客户还会一直接受过去的状态吗?

 

为什么做oTMS open API

原因有两个:1、从产品思维转向商业思维:作为创始人,自己的产品就好像是自己的小孩,怎么看怎么对,这起码是我和我合伙人去年上半年以前的状态。随后,我们不断的提醒自己,得从产品思维转向商业思维,要从我们能提供什么,转变为客户需要什么,而且不能停留在各种功能表面,要从客户需求的根本价值考虑。

 

一直以来,oTMS给客户提供了全套的工具,帮客户可以实现运输执行过程中的全程透明管理、电子回单、电子结算以及全球很好的BI分析工具之一Qlik,在客户整个运输链中,从客户,到3PL、专线、司机、收货人,oTMS都有对应的工具给大家使用。也就是说,oTMS追求的不仅是信息的闭环,也追求工具的闭环,链条上每个人都要用oTMS的东西,因为我们是从货主自上而下而来的。

 

从产品思维到商业思维的转变过程中,有大量的思考。信息的闭环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客户使用oTMS的最核心原因。但是工具的闭环呢?如果能够确保信息闭环且信息真实的话:1、客户真的在乎工具的闭环吗?2、oTMS的核心是什么?工具的闭环是限制了oTMS还是促进了oTMS的应用?

 

经过思考,答案很明显:1、只要实现了目的,客户真不在乎工具的闭环;2、oTMS的愿景是行业平台,那么核心必然是连接,如果过度强调工具闭环,反而某种程度是限制了oTMS的连接能力,放开了,反而能团结最广大的同行者。

 

在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给大家,是昨天刚刚读到的。麦当劳想提高奶昔销量,因此雇佣了一些研究员来调查如何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几乎所有的研究员关注的都是产品,奶昔需要做的更稠?更甜?还是更凉?只有一个人,叫博斯特尔,选择了忽略奶昔本身,对顾客进行研究。

他每天坐在麦当劳里18个小时,观察都有哪些人在什么时候买奶昔。最后他发现很多奶昔是在早上卖出去的,很奇怪,因为奶昔并不是典型的早餐搭配,而且他发现买家通常独自一人,除了奶昔几乎不买其他任何东西,他们从不在店里喝奶昔。

当你停止孤立的观察产品,转而去关注简单而最核心的问题:顾客早上8点购买奶昔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显而易见但是被所有人忽略的事实:上班族在开车的时候吃饭,就必须选一些一只手能吃的东西,而且不能太烫,不能溅得到处都是,也不能太油腻。没有一种传统早餐符合这些诉求,所以这些顾客会购买奶昔来取而代之,不再顾及刻板的早餐传统。

除了博斯特尔,其他所有研究人员都犯了一个错误:仅仅关注于产品本身,认为对于产品来讲每个要点都存在于产品的属性中,没有顾及到顾客想让它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即顾客买你的产品的目的是什么?

 

2、oTMS只会专注的做SaaS TMS,我们会把所有的资源毫无保留的投入到自己的核心领域,以确保能够不断巩固强化优势。同时持续清醒的让自己远离非核心领域,不因为任何短期目标,而失去长期的聚焦。所以,一个开放式的oTMS也更符合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不会去做ERP、WMS、专线TMS、设备比如GPS等,所以我们可以和任何一家有开放心态的公司去连接,可以是客户层面,也可以是产品层面。比如ERP方面,我们和SAP连接很多,还有oracle;WMS方面,我们和SAP WM、Flux、Infor都有连接;专线TMS方面,和蓝桥、华远、硕诺等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连接;GPS方面,在吉祥馄饨的项目上和捷依连接,和G7进行了产品层面的对接。

 

这种改变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 对客户而言,意味着更容易推广和落地,oTMS和大中型货主客户,基本实现了系统对接,对于下游链条的推广,我们可以提供多一种选择:使用oTMS或通过open API对接,只要数据符合客户的要求。这种方式的关键之一就是对接回来的数据,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oTMS提供优质的技术保障。
  • 对oTMS和合作伙伴,意味更多的商业机会
    • 互为渠道:很好的例子就是oTMS和Flux、捷依的合作,产品的互补、开放的心态,给各自双方都带来额外的商业机会
    • 通过open API平台,由合作伙伴向客户提供更灵活的定制化方案
  • 对oTMS,更多的朋友、更广阔的连接能力

 

我一直认为,一家公司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是否足够聚焦,聚焦不够,不但会分散有限的资源,削弱自己在核心领域的竞争力,而且进入的战线越多,对手越多,朋友越少;只有足够聚焦,才能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有资格去连接更多优秀的合作伙伴。

末了,再次引用上一片文章结尾的那句话: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独行者速 众行者远

在前行的过程中,少盯“竞争对手”,少听各种“专家”,唯一值得我们盯的和听的只有我们的客户。

相关信息:TMStms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公司管理系统运输公司管理系统

SaaS中精通物流的,物流中精通SaaS的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首先,这不是PR稿,而是昨天突然想到了,随笔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前阵子,遇到一位2013年创业之初就谈过的投资人,当时oTMS只有3个人,在一个20多平方的小房间,3年过去了,现在140多名员工,除了上海总部,还有广州、北京分公司,并且上海总部去年租下的1200平的办公室眼看着已然不够坐了,又刚租了楼下600多平的办公室。第二次见面,这位投资人说的一句话让我感慨万千,原话是:你们不容易,当初说的,一点一点都到现实

 

现在看一路走来,确实不易,但也顺理成章。2013,略显孤独,只好写下大把文字,来普及SaaS TMS和互联网+物流的思想;2014,逐渐好转,为了1年400万单兴奋不已;2015,外部,狼烟四起,泡沫遍地,内部,聚集了八方英才,俯首前行,6倍增长,收获满满。比起2C式的喧嚣,选择了大企业B端切入的oTMS确实慢,但无比稳健。

 

2015末2016初,很多其他方向摸索的公司开始转型向TMS进军,出现各种A/B/C/D…X-TMS,我们内部开玩笑说,这么下去26个英文字母怕不够使了。不过认真地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1、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认可,SaaS TMS的价值凸显,说明大家逐步认可产业逻辑和重新寻求带给客户的真正价值;2、一个公司成就不了一个行业,众多公司反而会把蛋糕做的更大。开始只有oTMS一家在布道,很孤单,后来慢慢涌现其他公司,现在有更多的公司去开发市场、宣传理念,会让客户接受度更广,而且让公司随时保持竞争意识绝对是好事。

 

当然也遇到了一些好笑的事情,是从客户那边听来的,有个别公司想方设法搞到oTMS Demo的帐号,让技术人员不断的研究,甚至还当面给客户演示oTMS的功能,与自己的产品对比,结果客户来一句,我觉得还是这个(oTMS)好。当我们销售和我说了这个事情后,真心觉得好笑。同作为创业公司,真心建议对方除了使用各种竞争手段之外,也得注意提高自己的智商,这属于硬伤。

 

其实,说到是否怕被抄袭,以前还担心过,有点藏着掖着,但是现在真心不是我们担心的问题:1、基于产品复杂性,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仅仅就产品开发本身,一路上就有很多坑,我们踩过的,别人一样会踩;2、SaaS TMS的门槛,产品只是第一步,还有整个运营体系,就算别人抄的了产品,他抄不了销售体系,抄不了客户成功体系,这些解释多了没有用,没做过的人看不懂,做过的人不用解释;3、客户如何选择:大中型客户从保守到创新,愿意尝试SaaS,但是他一定会倾向于风险最低的选择,这就取决于产品、销售、客户成功、产品的综合实力,最简单的指标就是:有多少客户愿意为你出来站台说明项目成功的。

 

此外,刚开始做,就把未来的金融平台、大数据平台等拿出来讲故事,有点儿对不起观众。纵然对于垂直行业,从SaaS切入形成行业平台是一个逐步得到认可的方向,但起码对于运输产业而言,未来再性感,但通过SaaS聚集大量客户和提高使用粘性才是一切一切的基础,具体为啥,请自行琢磨。

 

忍不住,发点儿声,写多了也不好。2016,互联网+运输这个长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优秀公司初现端倪,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增长的节奏,剩下要做的就是拼命奔跑。用一句我经常和同事们说的话和各位同行者共勉:少盯“竞争对手”,少听各种“专家”,唯一值得我们盯的和听的只有我们的客户。

 

最后,有一个信息和大家分享:

oTMS中的”o”是代表open,代表开放,一直致力于用开放的心态和产品为中国运输产业的进化尽绵薄之力。所以,我们一直也在不断的进行自我进化甚至自我颠覆。半年前,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开放,要放得再开一些,经过半年的论证、研发、测试,oTMS open API体系逐渐登场。

 

简单来说,oTMS以前不但推动形成信息闭环,同时也致力于形成工具闭环,比如从货主、3PL、专线、司机、收货人,全部都使用oTMS的产品;那么现在,oTMS依然致力于成为信息闭环,因为这是客户的要求,但是从工具角度,我们愿意彻底开放连接,前提是能保持信息闭环。第一部分的标准API已经上线,并且完成了不少客户层面或产品层面的对接。

 

Open API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这个改变赋予了oTMS更广阔的连接能力和合作空间,有句看到过的英文形容的很贴切: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关于oTMS open API的更多细节,下篇文章奉上。

相关信息:TMStms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公司管理系统运输公司管理系统

20公里暴走打造的完美订单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刚刚过去的周末天气不错,oTMS的小伙伴们一起结伴进行了从陆家嘴软件园oTMS办公室,到东方体育中心长达20公里的春季暴走活动。不体会自己产品的员工都不是好运动员,活动进行中,小伙伴们还使用oTMS云平台与APP模拟打造了一次运输完美订单。

第一幕:

时间:2月28日下午一点半
地点:oTMS上海办公室
人物:参加暴走的小伙伴们
画面:用oTMS云平台生成一个运输订单并完成分配。

第二幕:

时间:2月28日下午17点
地点:前往目的地途中
人物:暴走小伙伴
画面:993号“司机”小伙伴使用卡卡APP完成订单送达,并上传电子回单。

第三幕:

时间:2月28日下午17点
地点:东方体育中心门口
人物:暴走小伙伴们
画面:991号小伙伴查看运单到达情况后,使用到哪了APP完成订单评价,小伙伴们的KPI又提升了好几个百分点~

尾声:

20公里的暴走结束,云平台后台随即产生真实的在途轨迹,与提货送货点同样重要的物流数据。还可以在云平台后台查看运输轨迹,随时查看回放小视频。

在oTMS系统中打造一个完美订单,提货、轨迹、送货、回单,一个都不能少,这只是物流中的一个小侧面。oTMS了解要打造细致真实的完美订单,是每一个物流人的最大期望,也一直是oTMS努力的方向。

相关信息:TMStms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公司管理系统运输公司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