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进化论】一路走来:互联网+运输的前世今生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p>前阵子公司开会,一位最近加入的同事建议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在Marketing方面体现一些情怀,因为我们做 的事情是引领行业、可以帮助很多从业者的。我只能感叹说:其实,我们过去是挺有情怀的,曾经也是文青 一枚,只不过太忙了,把码字儿的情怀搁一边儿了。</p>
<p>查了一下《运输进化论》,上一篇文章写于2014年9月5日,整整11个月没动过笔了。过去这11个月,经历了很多事情:<br /> • 融资2轮<br /> • 办公室搬迁1次<br /> • 员工从14个增长到现在94个<br /> • 月订单量增长300%+<br /> • 客户数量增长300%<br /> • 快乐并确确实实的“痛”着:快速增长同时带来的某种“撕裂”感</p>
<p>不过,唯有经历,才能深刻。此时此刻再动笔,可能会有更多的亲身体会和感悟和业内朋友分享。还有, 我们公司实施了“高大上”的OKR,我默默的把重新动笔码字儿放入了我的个人“非签署版”OKR,决定过了就得实施。</p>
<p>今天当天高铁往返京沪,开了一个很爽的会议,回程看《万历十五年》换脑的时候,脑子里面纠结了1分钟, 开始动手,听着《平凡之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久违的感觉。</p>
<p>[正文]</p>
<p>话说今年互联网+这个前缀词出来的时候,我开始是撇撇嘴的,颇不以为然,因为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 造传统运输是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着手做,2013年1月份就正式产品上线并向市场推广的。但转念一想也有 一宗最大的好处,就是以前遇到别人问我们干什么的,总得解释半天,别人还未必能理解,现在好了,当非业 内专业人士问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复:我们做互联网+运输的。估计别人懂也好、不懂也好,哼哼哈哈也就过 去了,总理都说了,谁还好意思说自己不懂互联网+,看是玩笑话,实际却是我的真实经历和感受。</p>
<p>2013-2015:互联网+运输的冰火九重天<br /> • 2013年初,当我们开始面对市场,包括客户、朋友、VC去宣讲oTMS是如何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帮助改造 传统运输产业的时候,应者寥寥,除了诸多无奈的问题,还有一些善意的微笑。。。<br /> • 2014年下半年开始,发现市场不对劲儿了,互联网恨不得在一夜之间颠覆传统物流业,一时喧嚣、好不热闹。<br /> • 2015年,市场依然热闹,互联网+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的同时,更多人开始理性思考、理性执行、理性接受, 我们看到互联网+运输的思想开始深入甲方货主和物流公司的心,因为在运输这个长链条中,上游本就是最难被 打动的部分,但是他们也是整个链条最关键和很需要被打动的部分。</p>
<p>2015年,oTMS客户数量增长迅速,而且迅速签了很多大型企业,我发现客户已经不用我们去教育了,他们自己已 经完成了互联网+运输的自我教育,他们来就是奔着能够连接全链条、直到司机和收货人来的,比如很有代 表性的上海医药和松下电器,司机App使用率非常高,整体平均在80%-100%之间,而且效果很好,如果加上 其他几家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名称的大型公司,这种变化让我觉得欢欣鼓舞,这才是市场的春天</p>
<p>不变初心,互联网+运输一路走来<br /> 还记得2014年初《运输进化论》一篇早期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改善不取代,进化不革命。 这个观点,从2011年oTMS设计之初,到如今,从未改变、我们仍然坚信。我认为oTMS的创业路上,最关键的 一点就是“不变初心”,oTMS的业务模式、方法论从开始到现在从未变过,在内部几次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上, 我分享过一页ppt,就是oTMS的商业模式,这一页从我们天使轮融资、A轮到A+,就压根儿没变没换过,尽 管在很多执行细节上一直在各种快速微调(这就是为什么开篇会写“撕裂”感),但是,大方向从未变过。</p>
<p>互联网+运输的前世:互联网和运输是天生一对<br /> 其实,互联网和运输的相互结合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但所有这些算不上互联网和运输的化学作用, 只能用“上网”来描述概括,距离“天生一对”的境界相差十万八千里。象各种类似信息黄页的车货匹配网站, 具体就不讲了,在《运输进化论》2014年初的一篇文章里面我们也有大概的提过。</p>
<p>这种情况直到互联网进入企业服务领域,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云计算、SaaS模式被企业所接受才开始改变,大概可以从2013年算起。</p>
<p>云计算或者说SaaS这种模式(背后必然是云计算)对于企业IT是一个极其颠覆的事儿。SaaS充分发挥了“长尾 理论”中的若干原则,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依靠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快速实施等等把传 统企业级信息系统拉下神坛,换句话说:过去5%的企业能用的技术,现在普天同庆,剩下95%的企业可以有机会去享受了。</p>
<p>那么,这种变化,关运输什么事儿?为什么说互联网和运输是天生一对?</p>
<p>因为运输本质上还是企业的事儿,是B2B的活儿。尤其中国的运输,市场结构如下:货主-物流公司-运输公司/专线-司机-收货人,其中有这么几个关键因素:<br /> 1. 多级外包的市场机构不会变:上面的结构中,中间多几层、少几层,但是不会象快递那样,若干公司就可以 统治市场。意味着运输结果的好坏,更取决于不同外包企业之间的协同。这就需要企业之间的连接、而且是多级连接。<br /> 2. B2B运输不同于打车软件,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业规律和业务逻辑:运输更不会象其他2C的互联网一样, 指望干掉所有中间层的,最先别干掉的反而可能是自己。只有尊重行业规律和业务逻辑,企业之间的跨越 多级协同工作才称为可能。并不是说这个市场结构不会变,很有可能会少掉那么1层、2层,但这属于价值的转移 ,人少了,活儿不会少。举例而言,大中型货主基本不可能对接专线和司机,你能想象一个发全国几百上千条路 线的甲方货主,去面对几百家专线或者千万司机吗?有的物流公司有可能跨国专线,直接对接司机,前提是他有 足够货物给司机、有能力管控司机、能够更灵活快速的支付资金。</p>
<p>简单来说,互联网是唯一能够低成本、低门槛、灵活的连接不同企业进行协同的技术,而中国的运输执行中最重 要最挑战的部分,正好是去解决不同企业间的协同。在企业领域,互联网普及之前,多级外包链条中的运输执 行是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企业TMS方式,不但劳而无功,还会招到下游承运商的抵制和不配合, 因为传统IT方式没有保证他们的利益。</p>
<p>互联网+运输的今生:经济下行环境下的逆生长<br /> 前段时间,和国内一家著名IT咨询公司的朋友吃饭,他们的客户主要以国内的大中型企业为主,他们大部分的客 户都承受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有个别公司的销售甚至腰斩,去年80亿,今年预测下来只能40-50亿, 但是这家咨询公司的业务却增长强劲,YTD收入是去年的2倍,原因是这些客户没有预算去购买ERP这样的传统 IT解决方案了,但是都来找他们咨询怎么利用互联网+进行转型了。</p>
<p>这不是笑话,是真事儿。尽管我们有7%的GDP增长,但是坦白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更多看到的自身的发展放缓。 以往经济下行,物流必受影响,因为货物量少了。但是,越是非繁荣阶段,越是企业转型的好时机, 因为有莫大的动力。所以,某种程度上,对于互联网+运输而言,繁荣始于2015,暂且称之为今生吧。</p>
<p>1. 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物流,而互联网技术将是物流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br /> 很明显,经济的增速确实在放缓,昨天看微信一篇文章,引用自福布斯,谈的就是诸多外企在华业绩下滑, IBM营收-25%,Yum总销售收入-4%,Simens当季销售额同比-8%,AB Inbev销售量同比-6.5%,Philips 宣称新订单减少,大众、通用预测同比2014会下滑。。。个人感觉,未来中国市场上每年都能轻易实现百分之几 十的增长越来越难,大家看近年来的快消、汽车这种大消费产业就知道了。以往企业单纯靠销售的强势增长就 可以拉动企业整体增长的时代,没人会在意物流运输价格贵一点、服务乱一点、客户体验差一点,但是现在不 同了,经济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企业要想转型,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是唯一的选择,而这个过程, 企业会越来越重视后端的物流、运输,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以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云计算,会成为企业IT越来越主流的选择。</p>
<p>2. 客户体验为王:B2C倒逼B2B物流进化<br /> 尽管大部分企业的销售主要来源依然是B2B,但是越来越多企业把B2C放在了异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尽管B2C和B2B有完全不同的订单结构和物流特点,但是业务部门往往会简单直接的问物流部门:为什么京东、 天猫上能做到,我们的物流做不到?听者无奈,说者不管,因为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前端市场也在变。即使是工业品 、即使是500强,你能想象经销商的订单会越来越小到也象电商订单吗?事实上,这些都正在发生着。所以, 后端物流必然得变,要迎着前端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未来终端客户体验会越来越重要,同时还要持续面临成本降低的压力 。甲方货主一旦朝着这个方向开始变,那么为物流企业指明的方向就很明确了,谁能最先满足客户变化后的需求 ,谁就最有先机进一步发展。</p>
<p>oTMS联合创始人段琰表示,通过自己在物流行业多年的从业经验发现,上游有管理的需求,下游有交易的需求, oTMS软件则是针对上下游需求的流程管理,打通货主、运输公司、司机和收货人。2014年,该软件在线处理的运输订单量约为310万单。</p>
<p>末了,互联网+运输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前世不长,今生刚刚开始,我们都是行者,一路向前、一起探索。</p>

相关信息:TMStms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公司管理系统运输公司管理系统

从SIPG到oTMS ——国企与创业公司的选择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近期物流界变革声音愈加响亮,互联网洪流也将我卷入其中。不少朋友都好奇为什么从SIPG出来,加入oTMS这样一个创业公司,同时我也一直想分享一下对于物流+互联网类创业公司的认识。创业公司都比较忙,只有趁着到新疆参加会议的旅程中,敲着键盘捋一下散乱的思绪……

说起加入oTMS,不得不说我工作8年的老东家SIPG。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SH.600018),市值超过2000亿,总资产超过900亿,净利润近70亿元,员工2万多人,下属公司上百个。运营着全球第一的集装箱港口——上海港,投资国内很多的港口(重庆、宜宾、长沙、武汉、九江、芜湖、江阴、太仓、嘉兴、温州),旗下还有年营收过百亿的物流公司上港物流,最大的内支线船公司,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中超足球队……

离开前,我就职于SIPG集团战略研究部,任高级研究员。工作内容相当丰富有趣,带给我全方位视角来透视一家全球领先的大型上市公司。既操作员工持股计划,又制订5年发展规划,还要对比分析集团及二级单位经营绩效,以及沟通政府协会研究机构。工作氛围也相当融洽,稳定发展的国企总部就像家庭,大家心态都非常平和,而且更为幸运的是直接汇报的领导都能力突出,待人友善,非常包容我在工作中的天马行空。

大家都会说,既然公司赚钱、部门重要、同事和谐,还有什么让你觉得不够呢?

我的回答是:内心涌动着的激情。

记得2010年刚从SIPG旗下软件公司进入战略部的时候,和同事一起外出开会,聊起未来我就很明确的跟他说:或许在战略部至多会呆五年,因为我觉得五年应该是让工作完全进入到无挑战期的时候。现在看,确实如此!

作为一个爱折腾的人,过去很多年业余我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物流沙龙(www.logclub.com),从学校开始就每天在里面灌水、整理帖子、跟坛友qq聊天,寒来暑往十年过去了,我也从莘莘学子成为社会分子,从懵懂少年成为隔壁大叔,从物流小白成为大水……

最让我感激的是物流沙龙打开了视野,还未踏足行业工作之时,就知道行业内诸多高手,而且都非常谦虚低调。包括物流沙龙管理员hibing、Felix,itpub老大log96,天涯物流版MJ勺子,供应链大拿“游客”、物流解决方案高手”十年铸一剑“、电商物流专家”51manager“、仓库实战能人”56r“…….

好在当时都是敬仰这些高手,但从未谋面,见他们在网络帖子中挥洒自如地答疑解惑,操作技巧信手拈来,知识体系娓娓道来,甚为敬佩,惊为天人。也激励我辈埋头苦干,励志有朝一日,也能如此从容不破地装B,嘿嘿。

上港的工作期间,基本都是埋头苦干,信奉的是”超越领导期望一点点“,每每觉得貌似做的还不错,但是晚上一进入论坛,立马知道自己的那几两墨水,还是有很多问题无从下口,偶有回复也胆战心惊,怕砖头砸过来……因而内心的激情都转化为了继续修炼的动力,工作中任劳任怨,周末组织下沙龙活动,考考经济师咨询师高级信息工程师博士。

然而,修炼终有疲倦时。2015年初,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内部关系也非常熟络,经常出去装个港口专家,参加个评审研讨发言。同时,互联网大潮风起云涌,作为SIPG战略部人员,也会大力推荐港口如何结合互联网进行转型发展,但物流领域的热潮却更为汹涌。1月份物流沙龙组织了”物流+互联网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主要新兴物流互联网企业,做了一次前瞻性的交流大会,看到各家创业公司都摩拳擦掌,干劲十足,内心涌动的激情被点燃了。

物流+互联网大会上,大家都一致看好oTMS模式,认为这是当前最为靠谱的模式。当然,这是我之前就持有的观点,两年前,我就向经纬中国副总裁黄云刚推荐了oTMS。一方面,oTMS的服务货主管理运输链条的思路比较独特,而且段琰一直通过运输进化论宣传产品“改善不革命,进化不取代”的理念,被激进派和保守派都接受了。另一方面,oTMS创始人颜值较高,让人也难以拒绝,咳咳……。

其实,我最看好的是社区型的互联网平台。

之前大家谈及互联网,前期就是零售电商,后期就是滴滴快的,而且连街边小店和的士司机都对此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说起物流互联网,也言必称流量和补贴不可缺少。物流既有长链条,也有短链条,但是无论什么类型,都需要利用互联网提升交互效率,那就是把交易参与方都邀请到平台上,大家一起玩。阿里平台的前端店铺,支付,物流都是独立管控体系,但是都是为了购物服务的完成,链条上的各个角色都会在这个平台上使用自己的功能完成协同,这些都基于互联网,这就是社区型平台。社区型平台,典型的成功案例是新加坡港(见下图),由于进入SIPG就参与集团数据中心规划项目,对港口信息化有深入研究,社区型平台的概念之前就已经有了接触。看到oTMS后,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区型平台,那就是业务流程各方都在同一平台协同工作,如果又是基于互联网形式的协同,那就更加符合潮流了。

同时,oTMS是SaaS模式的系统,而我是坚定的互联网派,相信软件未来大多都回归Saas模式的,而且都会有越来越多的APP被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只是信息化进程的新阶段,原先是建设传统系统,现在是Saas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理念上需要根本性的革新,不能仅仅是把之前的功能变更为Saas形式,还需要将业务链条各方联系起来,协同起来,使用同一个系统。

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就是广泛的互联,信息流的奔涌,这是传统系统的接口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才是真的”同一个世界”,不需要跨系统数据标准化,不需要每个系统都连很多其他接口。

另一方面,服务器在软件服务商的云端,不需要用户购置硬件,只需要接入服务就行了,这才是“水龙头式的服务到家”。

当理念高度一致的时候,其他商讨都会非常快速地达成一致。春节期间,我跟oTMS做了一次简短的面谈,大家速配成功,我也决心从SIPG这个大国企出来,奔向物流+互联网大潮,真正去实践自己的理念,跳入了oTMS。创业型企业的流程很快,经最高领导批准后即进入执行快车道,我也打理心情,满血复活上路。相信大家近期都感受到了我的自我激励or鸡血。

相关信息:TMStms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公司管理系统运输公司管理系统

运输的生态(二)-生态的核心的是什么?

所属行业
客户规模
核心需求

个人认为,一个运输生态的核心有两点:1.连接;2.紧密结合业务流程。

只连接,不结合业务流程,那是弱连接,随时可以断开;只结合业务流程,不连接,那是企业传统软件的封闭时代。只有基于紧密结合业务流程的连接,才是我们要去迎接的美丽新时代。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产品(oTMS)的口号是:连接你的运输。

1.连接

中国运输市场的结构:货主-3PL-分包商-司机-收货人,在这样一个“串联”结构里面,对货主而言的运输管理质量以及对承运商而言的服务质量与其说是取决于自己,不如说是取决于这个链条中最弱的那一环,类似我们常说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哪怕你自己武装到牙齿,一旦订单出了你的公司,该传真传真,该电话电话,该虚报还是虚报,你如何能察觉?所以,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服务要求日益提高的年代,连接是必然的选择。

那么,我们该如何连接?除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舍我其谁!

我一直认为,运输和互联网是天生一对,尤其是在中国。尽管反差很大,但是请试着拿一张纸,划一个运输网络图:

  • 若干货主-若干3PL-若干分包商-若干司机-若干收货人,你会看到一个交叉连接的运输网络图;
  • 然后把里面的货主、3PL、分包商、司机、收货人的人物,换成路由器,那么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图;
  • 如果你再把里面的这些个货主、3PL、分包商、司机、收货人,全部换成一个个人,那么你看到的是一个人和人之间的社交网络(SNS)。

所以,用互联网来实现运输行业中B2B2C的连接似乎是天生的选择,让我们看看这些特点:低成本、高度灵活、全连接。。。对于这种默契的关联,诧异吗?不用,请赞美吧!

2.结合业务流程

这里简而言之,就是运输管理系统(TMS)。不管是做完整生态,还是做局部生态,迟早都会遇到这个题目。如前所说,连接之后,转变为强连接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结合业务流程,怎么结合,就是通过运输管理系统,当然,根据情况不同,这里的TMS有的会侧重订单执行,有的会侧重车辆管理,但是如果要去做的是一个完整生态,则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订单全流程的TMS。

这里的TMS,不再是像传统TMS那样大门一关,在公司内部,自己陪自己玩儿,其重点应当是在基于连接后的企业间协作,提高整个链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所以,传统TMS软件的产品思路,可以借鉴、但不能借用,思路、逻辑、算法都大不同。这里不是全盘否定传统软件,而是指在建立运输生态领域的应用。好有一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QQ的团队恐怕永远无法开发出微信,手机QQ有一个移动的身,但微信有一颗移动的心,这就是差别。

最后,再啰嗦一句,尽管这里的题目是生态第一,可是根基还是那6个字:看产品、看执行。

相关信息:TMStms系统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运输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公司管理系统运输公司管理系统